2018年09月29日 星期六
“小蝌蚪”续行红色之旅

    2009年至2011年,小蝌蚪音乐园实施红色之旅三年行动计划,圆满完成了红色之旅三部曲: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延安窑洞的灯光,从新中国的出发地西柏坡到五星红旗升起的天安门广场,一次次接受着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……

    今年,“小蝌蚪”不忘初心,再次组织教职员工分批前往当年红军长征途经地贵州,续行红色之旅……

    续行红色之旅,我们首先来到了娄山关,这是黔北第一隘口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1935年1月7日,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后,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的根据地,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,由当时的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率领下展开的一次著名战役,这便是娄山关战役。

    娄山关一战,是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,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为此,毛泽东主席写下了慷慨悲烈、雄沉壮阔的诗词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,诗词既有一位伟人的英雄之气,又有一位诗人的壮丽之气。尤其是其中的诗句: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”给人以坚定的信念和前进的勇气。这首诗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年代,都具有深刻的意义:在战争年代它鼓舞工农红军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;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今天,它激励我们不忘初心,为实现两个一百年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!“小蝌蚪”一位青年教师说:“这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,这种精神让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有勇气、有信心、有力量去加以克服,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。”

    员工们登上了娄山关的制高点—西风台,眺望延绵不断、层层叠叠的山峦,心中体味着诗中“苍山如海,残阳如血”的意境……

    随后,我们瞻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。碑座的北侧有汉白玉浮雕,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、战士、游击队员跃马横枪,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。

    遵义,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更是我们儿时课本上读到的、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圣地。

    “遵义会议会址”是一座青瓦红丹柱、灰砖白缝墙的建筑群,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,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。会议室里古朴的桌椅和挂在墙上的照片,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那伟大一刻:1935年的1月15日-17日,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遵义会议,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,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史诗,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,并且胜利地完成长征,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。从民族危亡到国泰民安,遵义见证着中国七十载沧桑巨变。走在革命先辈曾经走过的小道上,历史的风云画卷与今日的祥和美景交汇在一起,耳旁响起了《长征组歌》的歌声:“万众欢呼毛主席,马列路线指航程,雄师刀坝告大捷,工农踊跃当红军,英明领袖来掌舵,革命磅礴向前进。”

    走完遵义会议的行程,我们便来到“四渡赤水纪念馆”继续参观。纪念馆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,系统地展示了“四渡赤水、出奇制胜”的战争史,展现了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的指挥艺术,凸显了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。

    四渡赤水战役,是指红军长征途中,在贵州、四川、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运动战战役,是工农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、最精彩的军事行动,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、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。

    当时的红军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,在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领导下,红军采取了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,纵横驰骋于川、黔、滇边境广大地区,积极寻找战机,歼灭敌人,彻底粉碎了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的狂妄计划。

    在纪念馆,我们看到了许多实物,感受了模拟的场景,观望了四渡赤水(土城)第一渡口。同样值得一书的是,在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一艘艘小船上铺着一块块门板而感到不解,工作人员讲解道:“赤水河最深的地方也有好几米,必须用船搭建浮桥,就是把几艘小船并排起来,上面搭上木板,形成一座浮桥,供人过河。红军搭建浮桥,需要很多木板,由于时间紧张,于是跟古镇群众商量,群众主动地提供门板搭建浮桥。”这使我们深为感动,我们仿佛看到河面上架起的一座座“浮桥”,这是军民同心筑起的,也是军民协同作战的结果。我们懂得了“得民心则得天下”的道理,也理解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治党理念。